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老仙的電書經驗

電子書近期又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IT紅人們真的到了江郎才盡之地了,不搞些五花八門的縮寫出來,便是翻炒一個十年前的概念,真是有點可悲。
老仙打從入行以來都對親朋好友說我搞的絕對不是高科技,千萬不要以為老仙可以高攀各科技菁英。以電子書為例,老仙接觸這東東大概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國內外搞電書的人真的很少,整體而言,外間的評語是「常人手執卷宗的習慣是不會改的,這是死路一條!」果不然,當時的產品真的無疾而終,時至今日,電書也又成了熱門話題,前景如何,或許真的要卜一卜龜算,不過就前塵往事,或許可以給後來者一點啟示。
先覺者的宿命?
很多人對「老外的」的電書趨之若鶩,殊不知朱(邦復)老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對電書有詳細的規劃和研發,無奈自家的科技菁英泰半是放洋回來的,對國產的東東多半是不敢恭維,及至索尼、阿瑪遜等東洋、西洋兵團介入,電書很自然地升價十倍,好評如潮...但奇怪的是老外的東西對處理近十萬漢字至今仍然是束手無策,而老仙手執朱老當年的古本電書,經以能用數十K的空間,處理三萬多漢字,以3A電池用上月餘,如果時人叫當今的電書時先進的高科技產物,老仙就真的不知道手上拿著的東東該叫什麼了?(按:什麼電子墨水,電子紙...也老早看到過了。)
洋人懂得玩包裝、玩聯盟、玩行銷,先知先覺者往往可以累積財富,但華入嘛,先覺者往往被打成異類,被既得利益者圍攻,不要說是財富,有時候連名聲也要賠上了。及至西方啟動他們的宣傳機器,我們的政府和業界翹楚便會爭相附和,像患了失憶症般忘卻當年種種,真的是覺今是而昨非...老仙甘拜下風!
技術與理想
約十年前的一部古董電書、能以3A電池運作月餘、能處理古籍文字、一張記憶卡容得下幾十甚至近百本書、耐撞耐跌、學生不必再背大書包上學、最重要的是成本(連售價)不超過50美元,你說這樣的產品焉有不成功之理?!無奈現實往往是令人錯愕的。
純以技術角度,這產品確實有其優勝的地方,加上朱老要求售價低廉,富裕地區補貼貧窮地區,再加上與大陸法定教科書供應商合作,預載小學教本,如此的龐大的市場,如此實力的結合,任誰都相信電子書包的前景無量!遺憾的是,技術與理想往往是受不起現實的摧殘的。
市場定位---失敗的開端
電子書概念之初,一般人除了懷疑其技術的可行性外,絕大部分人都相信人的積習難改,電書根本不可能和人的習性抗衡,手執一份報章雜誌的感覺是電書所無法取代的,加上此產品一旦廣泛流通,對現有市場佔有者俱毀滅性的沖擊,反對聲浪可想而知。
當你選定了攻擊的目標,問題只在於手段而已!當年老仙所能理解的批評主要有:
1.字體太醜、讀起來太累(按︰原先的長處是解決了記憶體和缺字的問題)
2.沒有背光(按︰原先是為了省電)
3.雙穩態螢幕翻頁時要重掃畫面一次(按︰同樣是省電,且看罷一頁要十多分鐘,翻一翻才幾秒根本影響不大。)
4.沒有彩色顯示(按︰成本的考量)
5.人們不會接受(按︰大勢所趨,時間問題而已!加上針對市場是教科書,有關當男局是可以一聲令下隨即上馬,根本沒有接受與否的顧慮。)
類似的評議其實不無道理,問題是它背後是將不同市場刻意混為一談,使表面看來成為極有力的論據。以朱老電書為例,它針對的是幼小電子書包的問題,大陸貧窮差距極大,不要說電書,連見過用過電腦的也不多,能讓他們吸收知識且價格相宜的產物若是存在,還管得了彩色與背光嗎?字體長相那就更不必說了。就上述論點本質而言,它是正確不過的,老仙當年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不過老仙是建議針對高端用戶,加入更亮麗的功能,除了以上各點外,還要來個雙螢幕對開,目的是針對時下年輕一代愛看漫畫而設計,讓跨頁漫畫不失真地全面顯現出來。至於售價嘛,我問過身邊所有的小伙子,二、三千元他們是絕對會去買的。無他,一套幾十本的日本漫畫如果能濃縮在一片記憶卡上,正好解決了他們藏書空間不足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價格,叫大陸的偏遠鄉鎮如何接受呢?硬是將鹿比作馬來騎,從而換取調整步伐的空間,讓市場佔有者重新部署,這也是市場競爭中無可厚非的現實。
致命的死因
市場對手的非難是必然的,這著實不足以將一件好的產品摧毀,那當年電書的死因是什麼呢?------「人心」。市場既得利益者未備萬全之策前,他們群起攻之是人心使然。朱老為窮苦學生請命卻又正正觸犯天條!看看今天的電書吧,售價如何?老仙手中功能的電書成本不到50美元,量產後更可低見30元,供應商的利錢何在?在市場銷售渠道合力哄抬之下,當年電書推出市場時變成了過千港元的產物!(仙按:朱老因而撤手不管)問題這樣的訂價正正脫離了當初的目標市場,當產品定位在高端市場時,一切先前不合理的評價都變得理所當然了,市場又如何可以接受這樣的怪胎呢?
放眼今天
經歷告訴老仙「人心不估」,時間証實了積習不是不能改的。如今池塘的水已經注滿了,一眾也準備好在魚池內大發利是,不管是東洋、西洋甚或是國產貨都在市場上大力哄抬,叫電書市場重蹈複徹已經不大可能,問題是市場利益重配下真的會惠及我們的下一代嗎?.....

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MECE

講授專案管理已有一段日子,回想當年老仙修讀PMP課程的原因十分簡單。只想看看幹了十幾年的管理工作,到底和老外的學問有什麼不同?結果嘛!哈哈..原來老仙真的是管理的料子!

原來找大伙兒出謀獻策叫腦力激盪(Brain Storming)、發個問卷給使用者尋求共識叫Dephi Technique、老仙以為與生俱來的解決問題方法叫MECE(發音為me-see)。

老仙那時候認為既然課程內容都似曾相識,就順便考考證照,而不是以成功考取證照為第一要務。所以每當學員問及PMP理論與實務的問題時,老仙的回覆不外乎:

「教你考證照,簡單!教你專案管理理論與實務,可以!教你當過好PM,難!」

「背了理論去考試,過關!背了理論套實務,死得很慘!」

「老仙沒有什麼至理名言或九陽神功,如果你們硬是要的話,記住這句佛偈,日後或許你會明白箇中玄機『欲知前世因、今天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天作者是!』。」

用MECE解決問題

就拿老仙經常在課堂上提到不會考的MECE技巧為例,老仙原以為這東西一點也不特別,不必教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如何去用!不過著名機構麥肯錫認為這是每一位員工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所謂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是「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ECE是問題解決過程的一種過程與最終狀態,MECE要求每一問題中的議題 (issue)需要彼此獨立,而且將全部議題累加起來的狀態必需是完整的(亦即不能遺漏任何議題)。

換句話說,MECE的方式是將問題拆解成許多子問題,並重新建構這些議題關係,使相關議題彼此間獨立且完整(也就是其他議題不能再拆解成與先前議題相關,並且無法再增新的議題),而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

搞不清楚上面這段文字的敘述?正常不過,理論嘛,不讓你覺得高深難明怎麼混得下去。

讓老仙幫你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說明一下:香港近日因某男議員解僱了一位任職多年的女助理而鬧得滿城風雨,老仙在寫這篇文章時,合法會還在準備開紀律委員會來商討議員是否有過失而需要罷免他。

撇開政治因素,搞到耗用大量公帑「聲討」議員是否有過失,在老仙眼裡,是一筆糊塗賬!為什麼這樣說,看看下圖:


雖然外界獲得的訊息不多,但無礙於判別是非曲直,也犯不著勞民傷財。

將理論用至實務

解僱下屬,離不開合理解僱與無理解僱(這是MECE拆解子問題的100%原則),從合理原因去理解,女助理遭解聘可能是因為其疏忽職守、能力欠佳、嚴重犯錯、甚或是機構裁員重組等等;但從議員已發表的言論來看,女助理工作表現良好、機構並無裁員之需要、更甚者議員還額外提供了補償給當事人等等…相信大家已發現合理解僱的可能性幾近乎零。

接著看看無理解僱這一欄,諸如其他不可說理由、歧視(性別、宗教、年齡、種族…)、以至性騷擾等等原因,外人無從取得詳盡資料。但「追求不遂」這一項則凸顯出男議員誠信出現問題,如其在多次追問下才說出曾向女助理表示好感。

另人覺得十分奇怪的是,一名男性在沒有特殊理由的情況下向一位女士說出對她有好感,「但又不是表達追求她」,讀者們,你能理解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被枝節模糊焦點所在。」

議員是性騷擾也好、是追求不遂也罷,又或是其他原因,老仙又不愛八卦別人的私隱,知道得多一點和少一點難道解僱就會變得合理一點?在老仙眼裡,一位誠信出了錯,且行事管理有問題(無理解僱)的議員,不引咎辭職是他個人的價值取向,但平白無故的要花納稅人一大筆錢去研究「他如何犯錯、是否值得原諒(/罷免)」,那真的寃哉枉也!

讓我們再一起看看議員黨友是如何維護他:議員前後聲明不一明顯是犯了錯,但這是否和公務有關,需不需請辭又是另外一回事。

MECE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很有效的,不過焦點千萬不要被模糊掉!難道議員犯錯一定要和公務有關嗎?犯錯既然已經是再明顯不過的事實,為什麼還搞一堆名堂出來維護友好呢?

只要MECE的論斷正確且並無遺漏,調查錯誤與否已經沒有必要了,剩下的只是「人的價值觀問題」。

該如何衡量「偶一犯錯」與「多年公職」的衝突,相信這就不再是單一技巧能解決的問題了,答案也勢必莫衷一是,但是MECE作為一個協助你解決問題的工具,只要你頭腦清晰,不被枝節蒙蔽,它確是一套簡單好用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