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談GNU/Linux這個作業系統了,關於這個系統,用毀譽參半來形容應該是最貼切不過。自由鬥士們對它推祟備至是無可口非的;然而一般民眾對它評價,至今恐怕仍然不高也是事實,那為什麼它在云云作業系統中,被「欽點」出來(期望)與市場老大Windows抗衡呢?
GNU/Linux平台
Linux核心程序本來只是眾多開源碼專案中一個小眾(工程師)娛樂,古早年代,它和DOS其實沒有多大分別,及後,藉由社群和其他專案的力量,它才得以迅速成長。要是沒有X11, KDE/GNOME,GCC等等不同的模組或編譯器配合,它也不會像今天般廣為人知。當然它被抄熱,少不了和科網股熱潮及IBM擲下巨資扯上關係,而Redhat等以銷售GNU/Linux而成功上市的公司,也給它帶來不少宣傳效益。(註:所以老仙一向不認為申請了Linux為其個人商標的Torvards先生對比於其他社群鬥士有著什麼出類拔萃、傲視同儕的貢獻。)但是,轉眼十多年,時至今日,面對的仍然是市場的王者、被壟斷的行銷通路、1%不到的市場佔有率(指個人電腦市場,非伺服器市場)、眾多用家的期望和一般民眾的失望、GNU/Linux該如何走下去呢?
從週邊做起
前篇論述過的困難與展望,老仙在此就不再贅述了。事實上老仙也不期望它可以和Windows平起平坐,要是能攻佔一成的市場,相信老蓋已經寢食難安了。要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我認為還是得從週邊做起。
既然GNU/Linux能夠搶佔3成以上的伺服器市場,在內嵌(Embedded)系統中也有一定份額,應該要好好利用這些姊妹系統在市場的地位,發展一些對桌上系統有利的賣點出來(按:像IE和Office先天就是Windows的絕配),就好比Apache,MYSQL和PHP一配上GNU/Linux伺服器,其性能就份外讓人喜愛一般。假如今的GNU/Linux能和NDS、Wii(Xbox就不提啦!)、iPod等產生協同效應,今日的家庭無論如何也會多買一部GNU/Linux PC回家,畢竟兒女才是現今家庭中的主人翁嘛!
從跨平台入手
記得約在6年前,老仙就和一些朋友搞了個Linux版的電子手帳原型(prototype)出來,希望風險基金能注資完成餘下的設計,其目的在於使Palm的眾多好用程式能在Linux的平台上順利執行(不管硬體是PPC還是Palm),最終計劃在「風險基金」不願意冒風險的前題下告終。而事隔2年,類似的計劃終被Palm拆資收購了。雖然至今新版的Palm OS仍然未見蹤影,但是類似的概念正好展示了Linux的可塑性,如果能透過虛擬技術或中界軟體,使不同平台上的軟體都可以在GNU/Linux平台上順利運行的話,對普及GNU/Linux平台無疑是有莫大裨益。長久以來,不少高手都在強調系統的穩定性和成本效益,這些當然重要,但是對普羅大眾而言,有多方便遠比這些來得實際!要是各種媒體上都可以看到GNU/Linux的蹤影;在它身上,又可沿用他/她慣常使用的軟體(註:win4linux, WINE其實已經做得不錯),這樣無疑會大大提升PC用戶嘗試GNU/Linux平台的意願。
什麼是「易學易用」
GNU/Linux本來就是個不錯的系統,如果找一群從未接觸過視窗系統的朋友來學習,相信它一點也不難學、也不難用。說真的,至今老仙也還未用過Ubuntu、Gentoo等較新進的GNU/Linux平台,不過即使是Redhat(Fedora)、Mandrake(Mandriva)、以至OpenSuse,老仙私下也不覺得難用。不過,如果你要問我對它的感覺,我還是會說那句老話,它給人的「直官」感覺不好,難學難用仍然脫不掉。(仙按:直官是指以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中的紅色帽子來看GNU/Linux平台,所以就不要問我理據何在了。)
哈哈!我知道高手們仍然不會放過老仙,甚或如前文般說「老仙都沒用過,沒有資格批評」之類的說話。那樣說好了,難學難用其實不是客觀論斷,沒有既定標準可循。在主觀比較之下,高手的易用可能和低手的難用是一脈相承的,如老仙前言,在大小論壇或雜誌上幾乎無時無刻都有「唱易」和「評難」的陣營在對戰,難道他們真的都是些沒事找渣的人嗎?我知道這樣說還是說服不了一眾高手們,那麼打個比喻好了,如果你是個初哥,好不容易把系統(又或是你在公司的機器一夜間)換上了GNU/Linux,一旦問題發生了,你會想到找誰幫忙呢?人選好想嗎?容易找到嗎?有信心他/她能解決你的問題嗎?又或是你真的能告訴他/她問題所在嗎?如果以上的問題都不易找到明確答案的話,難用難學的感覺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如果人們的「感覺」沒有改變,你再拿一萬的理由出來告訴他這個系統有多好,也是徒勞。記得Linspire還未改名之前是以Lindows命名的,而當時它的使用界面甚或是表徵圖(icon)都做得和視窗系統近似,撇開最終庭外和解的官司不談,老仙是欣賞他的作為的。無論你多麼不喜歡視窗的界面,它的而且確已經深入民心了,與其告訴使用者新的如何比舊的更理想,倒不如讓人先放下戒心,(既然是好東西)用了再說,這才是銷售之道吧!(仙按:CNR的方向也是老仙認同,既然平台本身百家爭鳴的現況是不能整合起來,要拭除用戶的疑慮,培育一兩家大型的軟體服務供應商出來,讓他們提供各家各派不同門戶軟體的更新和維護動作,這對市場是有一定助益的。)
政府催生
哈哈,又回來那句老話,GNU/Linux要走出來,政府是必須介入的!如前文所述,適度的介入對整個資訊市場是有利的。無論是把「一貫只在後山才得以開花結果」的平台擺放到前台供奉也好,還是順勢增加政府在談判桌上的籌碼也罷(老仙當然不會笨到會認為政府會積極推動資訊自主自由啦),沒有她先行站在台前搖旗吶喊,在歪七扭八的社會生態下,小商人根本就無力與財閥抗衡。
說了那麼多,不要以為老仙是反商或眼紅老蓋賺到盤滿砵滿,要是我是微軟高層,不要說罵罵什麼腫瘤的東西,硬是把視窗割價傾銷甚或是免費開放出來,我也在所不惜。讓GNU/Linux有(喘息)成長的機會?別傻啦!以老仙的愚見,單純銷售軟體來獲利已經不合時宜了,世界首富那有不知之理,要變身成新世代新媒體大亨,再以銷售內容和媒介平台廣告來獲利,才是老蓋的長遠目標(老仙猜的,哈哈),而保有視窗這樣一個絕對優勢的舞台是俱有極高的戰略意義的。所以說,眼睜睜可以和他討價還價的機會不去把握,硬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賺送給全球最富有的人,你說這是什麼道理?難道當官的腦袋真的和老仙這種平凡人的腦袋是長在不一樣的地方?
註:或許有不少人看市場上久不久就有一些利好GNU/Linux的消息出現,如什麼機器內置出貨;什麼公司、政府大力支持GNU/Linux平台等等,會興奮莫明。不過,有關類似的新聞老仙是一點也不放心上的。事緣老仙從事相關開發工作時,與什麼什麼唱好它的跨國集團接觸時,對方駐港的中、高層人員均會告訴老仙,他們目前沒有這樣的計劃,又或是他們只有一位內地同事負責相關專案,他們並沒有相關的預算可以動用等等。至於香港的尊貴科技界議員嘛,恐怕多年前找人協助才能成功安裝的Linux筆記本電腦,已經不知所蹤了。(沒戲唱了,當然要把它束之高閣啦,哈哈!)
1 則留言:
我是從CNET那邊連過來的,
基本上我對Linux和Windows比較一直覺得很奇怪?Linux是仿Unix而生的系統,並非Windows,因此在Server端會有比較好的發展,就和Unix的定位一樣。就以這一點來看,Linux很成功並且侵蝕掉Unix的市場。如果要比較,Linux和BSD系列比應該會比較適合。背景上會比較相似一點。
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跟windows比,期待他能包山包海,從Desktop到Server,從Unix殺到windows...事實上,這些Linux是都可以做到的,但「目前」都做的不夠好。就您提到的Linspire這件事,其實大家都被Windows的操作習慣制約住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種子種下後,慢慢的都會開花結果的...只是需要等待而已!我第一次用vi時,也是覺得難用至極,習慣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Linux上的中文輸入法(新酷音),也是前人種下的種子所長成的,因為這個種子有開源的基因!
因為開源的Linux不屬於任一家商業公司,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他有長久的時間可以發展,他不會像Netscape被MS用免費大贈送政策所打倒,這也是MS所忌憚的,Linux剩下的只是需要挺過專利戰爭而已!
另外,我同意您對Torvards的看法,只不過您表達方式可能會比較引起爭議,應該是有更多的社群人員對於Linux有不下於Torvards的貢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