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老仙又來了,再次甘務大不諱寫下這樣的標題,不是在宣揚什麼怕難主義(見前文讀者回應)、也不是想說Linux難學、難用;這三個難字是說:開源碼的題材難寫!難讓「各方」熱心人士接受!更難另老仙釋懷!礙於老仙答應了讀者的查詢,加上一位好友多翻「挑釁」,他說幾乎找不到開源碼有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為什麼老仙仍對開源碼青睞有加?騎虎難下,硬著頭皮只好再次恃老賣老了。
別的先不談,必須先釐清老仙所談的開源碼(Open Source)和成功模式是什麼,否則再談上另一個十年還是徒然。開源碼不等於免費軟體、也不等同於Linux系統,就算是談開源碼操作系統平台,也應該以GNU/Linux的名義來談(不應狹隘地將系統成果歸功於Linux核心程序),而它不過是數以萬計開源碼專案中其中一個較為人熟悉的專案而已(註:但是因它具較大爭議性,老仙最後還是會另起篇幅淺述對它的期望,記得留意後篇啦!><)。老仙所談的開源碼是指
- 軟體創作者以反壟斷、擁護資訊自由為出發點,將軟體程式碼公開給各方志同道合人 士,讓用戶不會被單一供應商操控(按:誰不喜歡都可以自己搞另外一套出來)。無論軟 體是否沿用GPL/BSD/MIT等授權模式,老仙認定這類軟體系統都屬於開源碼的範疇。
- 而所謂成功模式,指的是在營商環境下成功獲取實際利益的業務模式;單是得到業界 認同而無利可圖,本仙定義為非成功商業模式。(按:老仙明白很多有志之士並不是以 賺錢為目標的,然這就不必和老仙等凡人計較了。)
老仙是在上述定義下討論開源碼,若諸君無法認同此定義,往後的就不必看了。
自由的代價
開源碼題目那麼大該如何談起呢?先談談它的生態和經營模式吧!我的好友之所以強調開源碼無什麼成功先例,正正因為它與生俱來便是個不羈浪子、祟尚自由、反對專利壟斷,和一貫的商業模式大相徑庭,要成功實在不容易。
既然擁護自由,開放版權(COPYLEFT),它就有別於一般的商業軟體,它沒有版權和專利的保障,投入的資源好像沒有任何途徑得到保障。如此顧慮導致很多人裹足不前,而在缺乏商業支援的情況下,反過來又窒礙了開源碼的發展。如果專案不能獲得自由基金或熱心人士的支持,要維繫下去著實不易。(仙按:不要空說自由贊助(donation)啦!那些整天在罵商業軟體謀取暴利,而口說支持開源源、私下在用盜版的仁人君子,你這些年來曾經贊助過幾個你認為值得支持的開源碼專案?)
開發者的承擔
俗語說「沒有三倆三,豈敢上樑山」,開源碼的開發者相信深明此道。為數眾多的開源碼專案均是在些微基金資助、或單純志願者熱誠底下艱苦運作的(註:獲大機構調撥資源的專案當然事半功倍得多),不要說獲利的能力,就是連開發者個人謀生恐怕也會做成一定負擔。而開源碼專案多半由一(兩)位系統維護人員主持,而開發人員則來自五湖四海,由十數、數百至數千人不等,這麼龐大的志願者共同合作開發,理論上開發、除錯等效率應該會很高。 然而人多口雜,如果主持人德高望重還好,可以鎮住各方人士。一旦管理員經驗或聲望不足,「文人相輕」的陋習又會出現,誰也不會服別人寫的程式碼,多頭馬車遂應運而生(按:有說這正是開源碼的好處,誰都可以自由開發),專案維護難度倍增,參與者以至用家更易感到無所適從,到頭來無疾而終者俯拾皆是。
發展方向與市場定位何在?
單有良好的意願不足以令你成功,開源碼也不例外。有不少人強調「軟體就是服務」、有人暢談系統的穩定性和整體成本著著領先、記得前文讀者回應也有說「從來就沒有以打倒對手為目標」、報章雜誌專欄作家也有說「是某些人眼紅某大機構年年賺錢而惡意反對」、也有理性的倡導者高呼「把軟體的自主權還給用戶」。眾說紛紜、故勿論如何,道德層次的問題先擱下不談,市場是成敗論英雄的,如果普羅大眾根本就「不知道、不明白、不相信」他們有這樣的自主權,再祟高的理想也是枉然。
每當有人提到「銷售服務」或是「實時收費」(On Demand Fee)等概念時,老仙就想起十幾年前和友人開的小軟體公司,當時我們的願景便名為「軟體租貸」業務,用戶使用時才需要付費、用多久就付多少,不必支付額外不必要的費用,想不到類似的觀念在十數年後又被炒熱。儘管老仙的小公司最終還是因某些意外事件而結束,但記得當時我在推廣業務時也深明「殺手軟體」(killer application)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龍頭軟體讓大眾受落,根本吸引不到自由創作者加盟;沒有足夠多的可用軟體,市場也不會接受。而如今的開源碼專案,正正就是各憑本事,百花齊放,要找龍頭固然不易,就算是要在同類軟體上找合用的也如大海撈針;要錢的、免費的到處都是;有維護的、沒人管的隨處可見,要與市場接軌,恐怕真的要靠點運氣。
[按:前文有讀者回應開源碼正是歐美主流,什麼成功收購Jboss、各類開源碼軟體公司前景一遍光明等等,老仙是不敢苟同。早幾年老仙經常為這些基金經理過招,對他們的處事作風實在有點感冒。別說Jboss要不是開源碼可能會賣貴一些(說不定啦),就算是其他例子,他們被收購最主要的原因也不外是他們的「抄作」空間,什麼技術或營銷狀況、什麼開源碼的,買賣投資說明書(prospectus)會把它列為不利風險因素,硬說它是因為開源碼的因素而招徠投資者垂青,恐怕並非事實。再說成為主流,那就更匪夷所思,無論是數量或是盈利數字,開源碼專案均不可與專屬軟體相提並論,與其說它成為主流倒不如說它正好符合那些基金大佬的胃口,「潛力無窮」,上望空間(股票述語)寬廣,值搏率高。(讀者不妨回想一下數年前不少Linux公司集資上市的盛況,如今健在的還有幾家,賺錢的又有幾人,而普羅投資者的錢不是都丟進基金大鱷的口袋中,難道他們會像升斗小民般捧著一張一張的股票回家當壁紙!)]
商業推廣不濟
目前開源碼軟體的推廣多半仍局限在特定社群或技術層面,如果沒有留意相關技術資料的人,恐怕至今仍對它十分陌生。加上部分不肖業者胡亂地下載一堆開源碼軟體,包裝起來另起名義出售、更甚者盜用了源碼圖利而不將更改程式回饋原來的開放專案內,種種惡行都使得不熟悉開源社群人士望而生畏。
再說,當你不斷強調技術穩定、總體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偏低時,總是會有些不明來歷的市場調查報告在當眼處告訴你,某某平台伺服器是如何穩定,其設置成本遠比其他系統為低。在商言商,姑勿論報告背後的出資者是誰,同業競爭是在所難免的,唯獨老仙慨嘆的是開源社群像是不大在意這類市場促銷手法,仍舊本著「有麝自然香」的理念經營下去。反觀市場壟斷者,在面對引入競爭者時,管你是「癌症還是腫瘤」,其飯局依舊(見前文)頻頻,那有讓你介入市場的餘地。
仙人指路
既然有那麼多困難,為什麼老仙還是認為開源碼有可為呢?原因有二:
老仙主觀熱愛自主自由的意識,使我對開源碼有所偏愛;
老仙深信軟體是應該由用家主導的,不是誰財大氣粗就可以告訴你「這是你要的東西、別的就甭談啦」;也不該是能用就好;更不能說赫赫有名的藍畫面是理應與天地共存的,反正程式是應當有臭蟲的。當民智愈開,被剝削一群自然會聯合起來爭取自身權益。而互聯網的發展正好打破了資訊壟斷者的主宰地位,其勢是不可逆轉了。
然而老仙老矣,已無復年青向強權挑戰的傲骨,如今只好寄望當今的年輕才俊了。
殺手應用
要殺出血路,當然要找「超級殺手」出來,Apache,MYSQL等(按:GNU/.Linux容後再談,不急。)可說是少數無可爭議的成功開源碼專案。然而除了少數伺服器端軟體在市場有較突出表現外,實在很難找到成功的用戶端案例。然而當一般用戶無法輕易接觸到成功的開源碼軟體,你要讓他知道、繼而相信、進而使用它,恐怕絕非易事。或許有人會說OpenOffice便是一套成功的用戶端軟體,不過因為它的下載數量驚人就等同成功了嗎?老仙是深表懷疑。儘管市場上有一群人在使用OpenOffice這系列軟體(按:包括老仙這篇文章也是用它的,不過有多少人能搞懂OpenOffice,StarOffice,RedOffice,NextOffice等等軟體之間的關係,市場訊息的混亂或多或少都降低了消費者的信心。),然而它們合起來的營業額和市場主導者MSOffice間的差距,還是有天壤之別。而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為數不少的還是以打著"功能與xxOffice100%相容"為其終極努力目標,深信若是如此,加上價格上的優勢,它便可以一舉殲滅敵人。然而每當老仙回想當年Amipro,Wordperfect,Wordstar,Lotus123是何等風光時,但轉眼間就被打得落荒而逃,我就不大相信如此這般的運作就可以收復失地。說真的,Office這個名稱實在定得好,長久以來它讓人覺得一個office內就應該要有一套xxOffice的軟體,問題是這真的是必要的嗎?(註:這個要由讀者們自行解答了。)
功能再強也只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再相容也永遠不會有100%的機會(註:對方是專屬軟體,新版就可以與舊版不相容了,你憑什麼可以100%相容呢?!)。再說,老仙敢斷言一般用戶根本就用不到文書軟體的20%功能,老是在這種永無止境的追逐遊戲上花精力,實在不智。(註:新功能多半會吃掉了更多記憶體,讓你不得不花錢更新硬體而已。)故此,老仙一直認為OpenOffice要成功根本不在於它的功能和相容性要有多好,而最主要還是落實開放文件格式(ODT)要成為主流,一旦被對手分化開放文檔的格式標準,兵敗如山倒的境況恐怕又會再一次出現。正正因為用戶實際需要的功能其實不會太多(仙按:被宣傳手法促銷製作出來的功能需求卻是與日俱增),像Google近期努力的、類似WebOffice的文件功能或許會是成功突圍的一項關鍵功能。舉例來說,老仙這篇文章因人微言輕,無法引起足夠討論,但一旦在開放平台上以開放文件形式與網友共同檢討、改編、加入新視野新構想,如此一來一篇不可多得的傑作(哈哈)便可以應運而生。試想想,在網路世界上,office是不是不應該有地域界限;而我們辦公室內的軟硬體設備,也沒有理由被單一公司所霸佔的啦!
全球網路化、平台擬人化
承上,世界變得虛擬化,在網路世界裡,再沒有地域的限制,軟體業也應相應地作出調整。在沒有作業系統平台支援下,開源碼在網上世界加把勁是理所當然的。什麼遙距教學/視像平台、ERP,CRM,CMS系統,開源碼專案是一應俱備的,問題是為數眾多的系統裡,良莠不齊,加上收費的與免費的同時充斥市場,消費者實在無所適從。雖然部分開源碼愛好者是不涉商人以開源碼軟體謀利的行為,然而老仙卻認為我們需要培育一些大型的軟體技術服務業者(公司),讓消費者相信他們能提供不同種類的售後服務,使得不同用戶均能善用「開源」之利,而免卻不必的擔憂。當"AS IF"不再成為隱憂,人們不再為「付錢的都那樣、免費的就更不用提」而煩惱時,開源碼便應當大有可為了。試想想---若你公司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服務提供者可以輔導你直到你能充分掌握整套系統的操控或擴展技術;一旦你失去了內部的技術支援時,業者(無須受限於原創者)同樣能輕鬆駕馭系統源碼,為你提供維護服務,讓你安枕無憂,這是何等理想的工作平台。(註:CNR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網路世界不斷擴張時,個人應用便會出現一些新契機,虛擬平台被抄熱是其中一例。老仙十多年前在掌管一套Linux Distro開發工作時,就已經考慮把虛擬技術加入套件內,讓它成為一套可以執行其它作業系統程式的GNU/Linux平台。無奈當時技術還未穩定,硬體速度也不足以應付需求,但今時今日,技術問題大致都解決了,不少網路伺服器端服務供應商、測試技術業者都在大量使用類似的技術,為什麼我們不把它進一步推展到個人平台上呢?開源社群之利就在於學有專精者且甘於無私奉獻者眾,如果要開發一套「個人操作環境平台」(註:不是作業系統),讓它一指(USB finger)定天下,無論消費者身處何方,用的是什麼系統,一開機就回到他/她熟悉的工作平台,只有他/她慣用的軟體出現在螢幕上,那豈不是每位「笨瓜呆蛋」(dummy user)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
[註:技術問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理論上一指USB只負起初步硬體識別功能,進一步的運作則在於取用實際硬體資源和它的作業系統模式,再透過網路或USB內存設定,取用用戶個人軟體設定,配以必要的虛擬技術,是可以達至如斯境界(難度當然不低)。像WINE等模擬Windows程式在GNU/Liunx上執行的專案實在有一定潛力,不過老仙不是法律專家,以上技術或多或少是以逆向工程原理探究程式內部參數的傳遞,當它紅了起來時,會否又惹來一堆堆的法律訴訟,老仙就算不出來了。]
合縱連橫
開源碼之強往往在於它俱備跨平台的能力,業者好應利用它這方面的特性,除了在伺服器市場保持份額,更要聯合不同設備供應商,在內嵌式軟體間多下點功夫,不獨在自身軟體上爭佔市場,在硬體與作業系統平台傳輸間也多花點心思,使得電子手帳(PDA)、電子書、Wii、NDS、 Xbox、數碼相機、高解像電視、電子相架、攝錄機、skype電話、iPOD/iTouch、路由器、傳真機、印表機、投影機、數位播放器等等...除了輕易能接上開源碼作業平台(如GNU/Linux)外,更重要的是增加其傳送速率和接駁穩定性,使口碑在用戶群間不逕而走,久而久之,在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下,開放平台的用戶數量自然會節節上升。
攻「青」為上
年輕消費群無疑主宰整體的消費模式,開源碼要擄獲年輕人的歡心,在遊戲軟體上著墨是勢所難免(註:教壞學生等道德問題不在老仙討論之列)。類似MAME遊戲引擎是十分可取的(註:版權問題等不在老仙討論之列)專案計劃,只有在開源社群的運作模式下,才可以輕易招攬眾多程式高手為 一個共同喜好的題目努力,只要有較具規模的正當業者(註:非法盜用者應加緊取締),善用類似的資源,一旦廣為年輕人受落,類似專案社群便可以迅速壯大,屆時,我們的家長們也不得不順應潮流,要推動其他開源碼專案或產品,也會變得事半功倍。
政客遊說
最後,老仙還是要臭罵一下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老爺」們,即使他們不(能、敢)落實支援開源碼的工作,對壟斷視若無睹,但最起碼他們也該為「自身利益」出來喊一喊捍衛資訊自由的口號,好讓市民大眾多點理解自主選擇權的重要,也讓政商單位多點談判籌碼。歐美等地的防止壟斷法或許我們「無福消受」,但硬是拿營商自由作擋箭牌也不是辦法。兩岸四地中,香港政府老是拿什麼「積極不干預」政策來推宕卸責,但有趣的是這個「自身邏輯謬誤」的政策又如何可以自圓其說呢?!(註:如何可以「積極地」但又不干預呢!近期政府高調地購入港股又是什麼形式的不干預呢?)而在台的政客,就更不堪入目,除了向老美大人搖尾乞憐外,敢出來說半句真話的怕沒有幾人,真虧他們還強調自己活在最民主自由的國度!反觀大陸,好歹也敢向老美說不,一聲令下,北京電腦街全配上GNU/Linux平台(仙按:不管販賣的時候營業員會問你到府時是不是要灌上...),儘管是剎那的光輝,好歹也換來更大的談判籌碼,要不然老蓋也不會紓尊降貴地多次訪問大陸。(註:辭退其副總愛將、認真一點地落實將開發技術引入等就不用談了。)
姑勿論最終的成效如何,老仙始終相信以現在絕對傾斜的市場而論,單憑商業較勁是不成的,政府「適度」的介入或出出「口術」是理所當為的。(註:「適度」該如何拿捏?何時而止?恕非本文能作答。)
哈哈!老仙總算完成了前半篇論述,拋磚引玉也好;不自量力也罷,盼開源碼的種子能早日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